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代县作家走进代州武庙采风传播弘扬关公精神文化

 时间:2020-10-09 09:26       大    中    小     

       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南有代州文庙、北有代州武庙,历来是代县人崇文尚武的拜谒圣地。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1周年的9月27日上午,由代县文联、代县作协、《代州风情》杂志社和《雁门风情》网络平台联合发起组织的20多位作家,走进代州武庙开展采风活动。旨在深入挖掘整理代州武庙珍贵文物古迹资料,生动讲好代州武庙故事,广泛传播弘扬关公“忠贞、正义、仁爱、忠勇、诚信”精神文化,极大地丰富“崇文明理包容进取”的雁门精神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人们忠于人民忠于党、热爱祖国家国情怀、提高道德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凝聚转型发展正能量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代州武庙,位于代州古城西南街,始建于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大殿遭火灾,十三年州民集资修复。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知州张维诚曾予以修缮。清康熙、乾隆、道光直至民国年间,均有增建和修葺,形成一处占地8000平方米、两进四合院式的古老宏伟建筑群。早在公元1965年就被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州武庙坐西向东,门前有石狮一对、旗杆一副,南北建有鼓楼和钟楼,有牌坊五楹,中间牌坊匾额上书“武庙”和“壮穆忠武”6字,整体建筑雄伟壮观。武庙大殿建于一米高的台基上,建筑雄伟、结构精巧、森严肃穆,具有典型的北方金、元建筑风格,是代县现存年代最早也是唯一的庑殿顶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691年。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沿用元代“彻上明造”手法,无天花板。殿内外拱壁间仍保留有五爪龙、宝珠、缠枝牡丹等壁画,十分珍贵。殿前露台上建有抱厦三间,明次间均有雕刻,花纹清秀、镂刻精细,富有立体感。外悬本州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张凤翼书写的“人伦之至”匾额、本州明崇祯年间兵部尚书孙传庭书写的“天日同昭”匾额、本县国民党起义炮兵司令周玳书写的“万世人极”匾额。殿内正中关公塑像高4米,气宇轩昂,龙袍加身,背靠数龙腾飞,金碧辉煌。左边塑关平、王甫、赵累;右边塑周仓、杨仪、廖化。塑像神态各异,气度威严。此外,还建有飏圣楼、南北战功房、药王殿;珍藏有銮驾两副、关公青龙偃月刀一把、古碑刻数通、老对联板若干。 

  采风活动期间,作家们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边听边记,认真听取代州武庙文物保护协会会长张润厚介绍协会近20年筹资恢复修缮的艰难历程,叙述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关公精神文化的有关情况;听取本县文物专家王森介绍代州武庙珍藏的文物古迹和建筑风格特征;听取副会长张根红解读古碑文古对联和有关代州武庙的诚信传奇、抗战红色故事;现场参观大殿、飏圣楼、战功房关公壁画和药王殿悬塑。 

  大家通过拜谒关公、聆听介绍、参观文物、瞻仰塑像、阅读碑联、抚摸大刀、欣赏壁画,对关公精神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认识,进一步激发了传播弘扬关公精神文化的创作热情。大家一致认为,关公一生践行对事以忠、对人以仁、以义取利、以勇奋进的精神,对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公精神文化是雁门精神文化之源、之魂、之韵、之基,作为作家有责任有义务将关公精神文化进行广泛传播弘扬,使其成为代县儿女的风骨、品格、胸怀和志向,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县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石俊文  马振波

 

图为代州武庙外景 

 

 

图为会长张润厚介绍代州武庙文物保护情况

 

 

图为座谈交流关公精神文化

 

 

图为合影留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