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雁门之旅 > 景点景区 > 正文

雁门山上唱大风

 时间:2022-04-02 09:15       大    中    小     

  今人大多知有雁门关,而不知还有雁门山,实际上关是因山而名。雁门山的名字来之甚早,《山海经》中的“海内西经”就写到:“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那位五百年前游遍了山西山水的明代乐平(今山西昔阳县)人乔宇先生,也写过一篇《雁门山游记》,讲他登上雁门山巅时“绝顶四望,则繁峙、五台耸其东,宁武诸山带其西,正阳石鼓挺其南,朔州马邑临边之地在其北。”文中所谓“正阳石鼓”即今天原平市境内的天涯石鼓山,东南西北,四望辽阔,说明了雁门山的高峻。 

  雁门山所在的恒山山脉的东北面是西南走向,横亘约700公里。万里长城的内长城从阳方口以东,沿恒山山势而东去,沿途关隘林立,雁门山上的雁门关是最为雄伟也最有传奇色彩的一个。用乔宇先生的话讲,就是“凡山西之关,四十有余,皆踞隘保固,而耸拔雄壮,则雁门为最”。 

  像写文章有总标题、章节段落之分一样,这里恒山就像是总标题,而夏屋、雁门、勾注诸山则属分章。传说中赵襄子之姊磨笄自杀的夏屋山就在雁门山的东邻,雁门山的西邻是被古人形容为“天造神为”的勾注山。明以后的雁门山并不辽阔,以雁门关城为中心,前后左右顶多50平方公里,不大但名堂甚多。各种名胜古迹如东城、西城、雁月楼、雁塔、关陵、总兵营、瓮城、关署、李牧祠,还有明有楼、六郎庙、过雁峰、马公杀虎处、道碑亭、长平桥、云际泉、九窑十八洞、趵突泉、军洞、雁清坊等等。 

  然而,雁门山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地,更不是寻常游人眼里的旅游区。正如雁门山上很多名胜的名字中都带有雁字一样,你无法不想到深秋长空中的队队哀鸿,无法不想到凛冽刺骨的朔风、刀光剑影与血肉战争。应该说,雁门关和雁门山的等义词是金戈铁马,而不是花间月下或湖畔柳丛。毛泽东诗词中有一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拿来比照紫塞雁门的历史情景,当属贴切。 

  公元十三世纪初,雁门山外就已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并非枣梨树,三春那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依此韵律,元好问与明代诗人许九皋后来都写过相同韵脚的唱和诗。元诗中有“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之句,许诗中则有“壁立山头风吼至,雨花飞过是冰花”的谐唱。写雁门之山必写风,一般诗家是这样,名人名作也常如是。李白号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到过雁门关和雁门山,也写过与此相关的《古风》一首,开头两句即是:“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真是雁门终古一场风。汉与匈奴,晋与鲜卑,隋唐与突厥,宋与契丹,蒙古与金,明与鞑靼——作为名山,也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上下千百年,雁门山与雁门关无一时代不是如此,不是长不成桃杏梨枣(笔者年内曾至雁门山,有幸吃到当地酥梨,极美味),也不是不愿种桑麻,而正如一位古人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怎奈何马邑(在今朔州市境内)总有狼烟蒙故堞,雁门常是战火照戍营啊! 

  古来以雁门山和雁门关为题留下诗文的名人不算少,如元好问、李白、李贽、李梦阳、朱彝尊、常建、陈子昂、李贺等等,说也说不完。但名句还要数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流传最广;名人则当为李白的名气最大。两千余年间在雁门山和雁门关戍边征战的名将更不算少,像薛仁贵、李牧、郅都、杨业、杨延昭、李佐车、李渊、李自成、郭子仪等等,数也数不尽。然而论功劳当以杨家将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最为显赫,讲神奇则要算战国末期的赵将李牧备受尊崇。雁门关的明代关城附近过去建有一座杨六郎庙,也建有一座李牧祠。仅从现存遗址的气势观察,显然后者的建筑气魄要大于前者。细想想,可能是因为六郎庙过去多为民间祭,在老百姓心目中杨六郎从来就是人,而历来的李牧祠恐怕就属官祭,李牧则肯定被大家多半划到神的行列中去了。(杨晓国)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