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19 17:39 大 中 小
我真的是有些孤陋寡闻了。已经进入代县境内,竟然还不知道白人岩。朋友们提起,我的脑子里只有一片茫然。
午后,也许是经历了一场细雨。代县作协的白云先生和高慕容先生带我们走进山谷的时候,山色氤氲,雾正升腾,松针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山并不高,从半山腰回望,清晰可见刚刚走过的弯弯石径。人也不多,应该还没有覆盖我们的脚印。这时,有佛乐传来,飘荡在潮湿嫩绿的山间,山谷更显幽静。水哥说,六十岁以后,我要到这里来。
白人岩北倚恒山,东临雁门,山上建有白人岩寺,也有写作白仁岩的。我想,人是真身,仁为思想,应该都归属佛门的境界。沿途有一块试心石,从山崖的峭壁上向前伸出,三面皆空,据说是高僧打坐的地方。我想说从山下侧面看过去,好像一匹野猪努力伸长的鼻子,但恐怕对佛不敬。借着中午微醺的酒劲,水哥坐上了这块尚有些湿滑的石板,心诚,神凝,却不知那一刻他的遐思。山体凹回一人多高的地方,错落着七眼泉水,形如北斗,每一个池子都不大,也不深,池边放有小碗,可供游人舀水饮用。记不清了,水好像是从上方滴落的,经过山石层层过滤,一天也滴不了多少,但足够寺里的僧人和居士们享用。
寺庙正在翻修。崖壁上的刻字讲述着一段净土佛宗的历史。相传净土初祖慧远大师最早就在这里出家、修身、讲经,众生云集,鸟兽礼佛,之后去了庐山的东林寺,所以说:“饮泉东林寺,思源白仁岩”,也有诗云“台上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带经来”。山上有慧远祖师的修身洞、弈棋亭,但镜台、琴台等已经斑驳,或者索性湮灭了。恰好在寺内遇见悟真住持,询问上山时听到的佛乐。住持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山侧一间砖石砌起的小屋,屋内正在准备晚餐的居士也停下手中的活计,四个人站成两排,为我们五个人再次吹响了佛乐。如此近距离的倾听,我只能闭上眼睛,让乐曲一圈又一圈地在心中环绕。
走出屋门,我们还想到山上的远公塔去看看,这是从遥远的东林寺移回的墓土。一路有许多香客们用石块堆起的小塔。佛乐又在我们身后响起,那么用力,那么悠扬。站在远公塔的山坡,向后山远望,莽莽群峰,蒸腾的雾气中一尊石人巍然耸立,状如白衣老者,有人说这是太上老君变化而成,我宁愿相信这是慧远大师并没有远去。
这也许就是白人岩的来历。要想探究一座大山,或者一片净土,必须真正深入到这座山中,而我刚刚迈进了山门。
(作者:阎海育 山西沁水县人。现任汾西重工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系太原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