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1 15:45 大 中 小
初冬一日上午,好友发来了几张白云寺的照片,且告诉我,白云寺修建工程接近尾声,寺院又添新景观。于是就产生了去目睹新景、拍照留影了解这座千年古寺历尽的岁月沧桑和积淀的丰厚历史文化的念头。
白云寺坐落在代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峨峰山上,自古以来是蒙藏以及各地香客游人所到的佛教圣地,是一座千年古刹,也是代县乃至五台山台外上百座庙宇中规模较大的寺院建筑之一,被称作为五台山朝觐观光的北大门。不久前,笔者有幸神游白云寺,感受颇深,现作文,还原这座千年古庙的前世与今生。
车出县城行进在苏高公路上,25公里的路程,一路顺风,不觉就抵达峨口镇,车转向南行驶2分钟后就到达了白云寺脚下。下车后,我们被一座三间四柱的汉白玉石牌坊所吸引。牌坊左右摆放一对石雕大象,相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降临世间时,是以一头六牙白象的身份进入其母体内,经怀胎十月后降临人世间的。这虽然是一个典故,但在历经千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是受佛教信徒们最信任的一种说法,也因此大象与佛教的寺院就有了颇深的渊源。在佛教,大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普贤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而六牙白象的六颗牙齿代表六波罗蜜。石雕大象在佛教的寓意,不仅仅是一种动物,它是一种神兽,是吉象,可以为过往的香客们带来吉祥与平安。牌坊上的柱、枋、椽、瓦、斗拱等均用石料仿木制作,两面精雕细刻,上额枋、下颚枋图纹有别。抬眼望去,石牌坊左右两端的楹联“岫涌白云飘晦霭,林开翠柏绕青烟”;上刻“清凉第一阶”。背南面北进入牌坊,向后转又是一副楹联“说诸佛法非佛法,无二文殊是文殊”,上镌有“白云圣境”。面北而观,是直上寺院石条铺就台阶,犹如梯子直立在人们的面前,石阶如绳梯一样悬在空中。拾阶而上,我登上半腰时,力气仿佛被石阶掏空了。这个时候,仰目,一个书有“白云寺”字样的砖色照壁出现在上方。我一下子提起了精神,鼓足了勇气。于是,加快了脚步,登上了月台。稍停片刻,呼吸渐渐平缓下来,一下子就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目光向下,谷壑幽深,飞鸟掠过,山的脊背纹路似乎依稀可见。目光平视,一排排树木如同一支支笔在写着初冬的文字。目光向上,湛蓝的天空蓝得醉人。一朵白云悠悠飘过,突想,云上面一定有一位仙人,正眯着眼睛瞧着大家呢。
耳边峨口河水流淌的声音总是一个频率、一样的分贝鸣响着,偶尔传来了鸟鸣,还有隐约佛音,这真是一段“插曲”。无论什么曲目和声调,你绝不会厌烦和懊恼,相反,你会被这美妙的声音陶醉。是的,哪里有流水声,哪里就有鸟鸣。这个时候,你会突然想到,大自然的美妙不但给您赏心悦目的眼福,同时,还会让你忘记喧嚣的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你会想,以后一定会常来白云寺,因为你已经被山水陶醉,你已经被大自然洗礼。
一阵静思,心情豁然开朗,精神倍增,起身向上而攀。穿过牌坊,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尽头便是白云寺了。终于登上了白云寺,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便映入眼帘。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蓝天覆盖着山峰,白云从峰顶掠过,如同一封封贺信向我飞来。
拱形寺门前一对高大石狮分列左右,为“双狮朝圣”之势。“正法久住”的红底黄色大字醒目。“正法久住”,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愿望,更是佛陀的愿望。在佛教信徒的眼里,如果佛陀正法能够久住世间,就代表了佛法的兴盛。细观正门是褚红色的一对虎头门把手,24个头钉排列有序,正门紧闭。门庭上方悬挂有“白云寺”匾额,苍劲有力而又古色古香,很是吸引人的眼球。
我手持单反相机,先迈右脚,从无相门进入了中院,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庭院式格局,整个建筑高脊大兽,筒板瓦覆顶。雄伟华丽,正面是大雄宝殿,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慑服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故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望高的意思。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大雄宝殿一般称正殿或大殿。正殿建筑雄伟华丽,庄重肃穆。殿顶举折陡立,正脊砖雕,中间置明代鎏金铜莲花塔利,两端大吻咬脊,戕脊五跑兽。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周围廊。明间次间隔扇门,稍间隔扇窗,隔扇雕花精细,柁头雕象形。殿前七踏垛,有垂带,檐外石雕花栏,地面石板镶嵌。殿内供有木雕贴金“横三世佛”,高约5米。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的雕像,结禅定印;左为药师佛,右手托宝塔,左手结说法印;右为阿弥陀佛,左手托莲台,右手结说法印。释迦牟尼佛左右前方立有中年的“阿难尊者”和年老的“迦叶尊者”。佛像前有镂空雕花大供桌。内壁画有十八罗汉,皆披红着绿,或文静慈祥,或威武凶悍,仪态万方,栩栩如生。殿内木板铺地,干净如洗。大殿设有后门,可通往后院。后院有个观佛台,当人们登上观佛台,面南而观,在眼前的高山上,方可看到两处山脉自然形状,极像两尊佛像。
大雄宝殿对面建筑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前后辟门,正中塑有双面佛像,前供奉袒胸露肚的弥勒佛,后塑护法神韦陀菩萨佛像。身穿金甲,手持宝杵,威武地站立在天王殿弥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宝殿,守护道场安全。天王殿内塑有四大天王像,天命帝四大天王各守护一方: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均作胡貌梵相,铠甲介胄。四大天王手中的法器,分别取其谐音寓意。比如剑。取其“锋”刃之意,为“风”;琵琶,有谐“调”音韵之意。为“调”;伞,乃“雨”具,为“雨”;蛇,取其滑溜,为“顺”。四种法器合起来就是“风调雨顺”的意思。四大天王手执法器,怒目圆睁,各具神态。
天王殿两旁是左钟楼、右鼓楼。钟鼓楼重檐二层,十字歇山顶,底层砖砌,朝东辟门;采用“楼”制的形制,是因为可以利用其下层为共鸣腔,使声音悠扬远播。真是: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会被寺院早晨的钟声和晚上的鼓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而在人海中苦苦追寻的人也会被惊声佛号唤回来。这是一幅典型的劝世联,其中蕴含的哲理,可谓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二层四角翘起,跑兽十二个。二层四周设隔板,中间开门。这种类似城楼的建筑形式,飞檐翼角的独特形态,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成为很好的人文景观。天王殿与钟鼓楼中间开东西旁门,面阔一间,悬山式虎头门,有兽,有博风、悬鱼,磨砖精砌。
中院东面建有客堂三间,观音殿三间,文殊殿三间,均为单檐歇山顶,深廊子,隔扇门,隔扇窗,客堂南、文殊殿南均开旁门进入东院。客堂是用于对外联络、宾客、居士、云游僧的接待和寺院日常工作的堂室;观音殿供有观音菩萨,右手拿柳枝,左手拿净瓶,两边有龙女、善财。三面墙上绘有24幅“观音接引图”;文殊殿内供有骑狮文殊塑像。
中院西面有伽蓝殿、地藏殿、普贤殿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深廊子,隔扇门,隔扇窗。伽蓝殿供奉着伽蓝佛像;地藏殿内供有地藏王菩萨,头戴五佛冠,手托如意宝珠,左右两边为道明和闵公。佛龛两边联曰:“大愿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难行者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横联为“普利冥显。”殿内后山墙左右两边各绘一幅地藏王像,左右山墙绘有十殿阎王壁画;普贤殿供奉的是普贤坐骑六牙白象像,象四足分踏三尺莲座,象背上普贤端坐莲台,手执如意。六牙代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清静,四足代表四种(身、语、意、业)功德。
后院为闭关房。分三个小院,每院建房三间,四周围墙,正面建房、硬山顶、方格窗、青灰筒板瓦布顶。院中清静幽雅,别具风格。可供修持者不与他人和外事接触,摒绝一切,长时间静坐和入定的静地。
西院东西南北各建二层楼阁,单檐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深廊子,上层设护栏,青灰筒板瓦覆顶。正面下为念佛堂,上为法堂,法堂中塑观音像。东西南楼阁,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均为寮房。
东院正面为单檐二层楼阁,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二层,硬山顶,下层设有释迦佛,上层为藏经楼,上下廊深,上檐有护栏,下檐设花池;东面是砖混结构的四层建筑为五观堂;西面、南面的单檐二层楼阁均为居士居住之用。东院中间为清凉戒堂。全部石雕砌成,上下两层,底层四面为浮雕护法神。二层四周为浮雕二十八宿。上戒堂中间有灵明石狮,六耳猕猴,通臂猿猴和赤尻(kao)马猴四尊猴子。
在梦参老和尚的资助下,在寺院的东山边缘建起了万佛塔。塔高9米,八角外形八角利,八面通风八面稳,甬道渐无为实心,叠涩圆锥巧坐定。塔级九层,叠涩飞檐分上下。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造型特异,铺设九级台阶;一层正西面留有一门,方可进入。内正面塑有1.9米的观音菩萨大佛像。塔身内部二至九层环绕有序排列,供奉有铜质小佛像上万尊,故命名为万佛塔。隽秀挺拔的万佛塔每层八角,每个挑角上悬挂一只小铃铛,清风过隙,七十二只小铃铛和鸣,回荡空中,衬托出佛塔之庄严。塔刹如宝瓶,上有一颗红宝珠。万佛塔犹如擎天一柱,直接插云霄,也成为白云寺的腾图。无方位,举目观之皆相同,唯有底层有西门。不管远近,仰首欣赏叹精巧。精美而不失实在,优雅而不失大方。凡香客或是游人,都要端起相机,或是掏出手机,将万佛塔拍入镜屏之中。
如今的白云寺现有住持見宝法师佛心打点,佛音袅袅。以全新的荣光展现在世人面前,香火兴盛超前,远近闻名。10多亩大的两个寺整合为一个,重新布局为东、西、中、后4个院。白云寺依山面水,建筑群掩映在峨峰公园的苍松翠柏中,夏秋季节,凉风劲吹,上空白云缭绕,这就是白云寺的由来吧。寺院前面,峨口河水潺流不息。远远看去,简直就是一幅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红寺院的五彩风景画。难怪善男信女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度假旅游观光者往来不断。
寺院里有寺庙的来历和溯源,那么白云寺的前世怎么样呢?笔者走访了住持見宝法师。
据介绍:白云寺始建于唐代,位于峨峰山的东隅,峨口河西,可谓是依山傍水,建在了风水宝地。在峨口区域内人称东西寺,因两个寺墙之隔,并排而建。东寺称作“白云寺”;西寺叫做“文殊寺”。昔日寺院佛光普照,非常显灵,就已经存在香火鼎盛了。历代均有高僧到此修行,娄烦觉山道人游历时大为感动,挥毫泼墨“山壁拱秀,间出奇英。”山癖散人游历后更是感慨不已,写道:“余性好山,再一游览,辄三致意。因见峨峰特秀,峪水澄清,钟毓之灵,以济时艰,余日望之。”清朝康熙皇帝巡游五台山曾于此驻跸;乾隆皇帝也曾于此驻跸,并也留下诗文,其《回銮过白云寺》载:“雪山斯过晴返/山色溪声惬重寻/却是白云占胜义/无心亦不曰心。”啊!白云寺千年古刹,历史悠久,不但风光绮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华,曾在白云寺修筑起炮楼,一时间将香烟缭绕清净悠幽雅的佛门圣地,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这里成了森严壁垒的“阎王殿。”
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殿堂及佛像遭到捣毁和人为的破坏。整个寺院残壁断墙,柱歪梁斜,香火冷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宗教政策得以落实,1984年,当地善信从太原多福寺礼请九岁在五台山塔院寺出家,当年63岁的弘瑞老和尚住持白云寺,弘法利生。师傅来到此处,他对佛的虔诚感动了十方善士,带领信众在原址土崖石岩中新拓窑洞14间。建起房5间。请木匠人雕刻佛像6尊,雕刻起《大正大藏经》两部。当时扮演武打电视剧《霍元甲》的主演——香港著名演员黄元甲在弘瑞老和尚的善举感召下,捐献布施70万元,用于重新修建白云寺。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入大兴土木,整体规划寺院。先后重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藏金楼、念佛堂、无相门、无作门、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文殊殿、观音殿、地藏殿、普贤殿、清凉戒坛、斋堂、寮房等建筑。2022年,在寺院南面的牌坊旁悬崖上新筑起三十二个窟洞,内立石雕观音菩萨三十二化身。计划在2023年春暖花开之时,在窟洞外另立一尊八米高的总持《持金观音》,凑成三十三观音。建成后,被誉为“清凉第一阶”的白云寺,将再添新的景观。
经游白云寺,在经济重镇峨口的土地上,让我读到了一首古老含蓄而焕发新韵的长句诗;让我知道的白云寺的前世今生;让我看到了一幅建筑群的红墙红旗与峨西公园的苍松翠柏相映成趣的水墨画;让我领略到整个寺院、院建筑和万佛塔的风貌风采。白云寺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是旅游观光的好景点,是静心悟道的好道场。
夕阳西下,收回飘忽的思绪,再次回望坐落在峨峰公园苍松翠柏中的白云寺,此时,金色的余晖正洒满这个幽静的千年古刹,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