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代县 > 民风民俗 > 正文

代县农村“绣娘”坐进大学殿堂

 时间:2020-11-25 08:59       大    中    小     

  近日,笔者在乡下采访,获悉代县刺绣非遗传人韩银花,这位农村“绣娘”,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天津大学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布老虎、雕刻制作技艺高级研修班”,顺利结业。同时捧回三个证书,可谓是三喜临门。 

  银花心灵手巧,聪明好学。在奶奶、母亲的影响下,很小就爱上了刺绣。长大后,嫁到峨口西村,为了生计,他就掌握了缝纫技术,曾在峨口大楼里当工人,进行服装加工30多年,后弃技回村。在家闲暇不住,先后投资上万元做起了家庭刺绣,这个高小文化程度的韩银花,凭天赋,靠巧手,把民间刺绣练成一手绝活,足以说明她对民间艺术的钟爱、酷爱和痴迷。她的刺绣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用娴熟的技艺传承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刺绣多多,收获满满。她的刺绣作品多次参加展销,或获奖,或被艺术展览馆收藏。2017年,韩银花的刺绣作品参加了运城市手工精品展,期间全国妇联副主席宋秀岩、省妇联主席张葆看了韩银花的刺绣作品后给予高度评价,誉为"晋女第一绣"2017年申报成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韩银花信心十足,用巧手银针把风土人情、人文民俗绣得更美更靓。如今的韩银花一天不动针线活,手头就痒痒。2018年代县枣林镇梨花节在鹿蹄涧村举行,韩银花的刺绣作品陈展在活动现场。适逢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亲临现场,引人眼球的刺绣作品迷住了马教授,左端详右询问,赞口不绝,临别时相互加上了微信。时隔一年半的2020年9月,马教授发来邀请,通知韩银花10月15日前来天津大学报道,参加天津大学举办的“布老虎、雕刻制作技艺高级研修班”。得知这一信息,当即乐坏了她,她想也没有想过,“70岁的人呀还有机会跨进大学的门槛”,坐进高等学府的殿堂,聆听教授的讲座。在家中她制作了《狮子滚绣球》,作为自带的精品。10月14日从代县老家启程,行程500公里,按时到达了天津大学。来自山西、河南、湖北、山东、天津、上海、安徽、甘肃、河北9个省市的44名学员,15日参加了研修班的开学典礼,韩银花是年龄最大的一名学员,在天津大学研修了30天。在非遗课堂上,她们聆听马知遥教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们自己》;在大师讲堂里,倾听赵世勇的《文创整合与传播》;尤其是苏绣和湘绣两位大师对作品的加工和包装进行了指点和指导,让学员受益匪浅。加上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团队、银泰直播团队电子商务的促进非遗传承多堂课程,非遗与现代网络营销相结合。她们利用闲暇之时,还进行了作品制作,相互切磋技艺,共同提高。同时以投票的方式排名排队,韩银花制作的《百变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力压群芳,荣获“独居匠心奖”;连同一枝独秀的佳作《狮子滚绣球》两件作品被天津大学收藏,颁发了《收藏证书》,她本人还拿到天津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

      刺绣不仅仅是一门挣钱的“巧手产业”,也是一门艺术,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承载了她的梦想。在采访中,韩银花说出了参加高级研修班的感受,“在天津大学30天的时光里,作为学员通过学习,开拓了非遗视野,提高了理论知识,提升了制作技能,还结识了很多同行。刺绣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下去,而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参与。我在以后刺绣加工制作中,不把作品销售多少钱发在第一位,重在把它做到极致,传承给我的儿子和我的孙女,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这是代县绣娘韩银花对刺绣文化的执着,她用数十年的时间践行着自己对刺绣的那份真诚和热爱。 

  荣誉是辛苦的换取,证书是最好的佐证。采访结束时韩银花还告诉笔者,2020年10月,她的《三环套绣球》在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太原市人民政府、山西文旅集团、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首届山西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上,荣获《工美产业联盟晋艺太行杯文创奖银奖》。还有在雁门关参展时也获奖。2020年对韩银花来说,收获满满,奖项连连,喜悦多多。农村“绣娘”坐进大学殿堂,稀有少见。

   文尾笔者祝愿非遗传人韩银花传承不息,创新不止,捏好根根绣花针,传承刺绣非遗文化,绣出七彩小康生活。王斌 )

关闭本页